close
▲台灣的完善的健保制度,一直是保障國人健康很重要的關鍵,但是隨著健保醫材制度的調整,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的醫療器材進入台灣市場。(圖/shutterstock)
▲台灣的完善的健保制度,一直是保障國人健康很重要的關鍵,但是隨著健保醫材制度的調整,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的醫療器材進入台灣市場。(圖/shutterstock)

中牌醫材進口值逼近百億 台人自豪健保恐變調?

台灣的完善的健保制度,一直是保障國人健康很重要的關鍵,但是隨著健保醫材制度的調整,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的醫療器材進入台灣市場,市調公司波仕特日前公布「台灣民眾醫療器材來源認知現況調查」,發現有將近八成的民眾對中國品牌有負面印象,但是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2021年《醫療器材展業年鑑》指出,台灣從中國進口的醫療器材比例連年上升,2020年進口值更是逼近百億。

過去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大陸製的品牌,最大的兩個疑慮就是品質管理以及安全性,然而根據台灣從中國進口醫材進口值,2年內漲幅近3成的數據來看,顯示中國醫材進口入台的比例節節攀升。調查也顯示,台灣民眾對醫材來源地的認知度相當低,只有5.6%的民眾知道,台灣醫院手術用醫材來源地有包含中國。

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吳欣岱就直言,健保制度中的價量調查勢必會圖利中國廠商,因為歐美廠商醫材價格比較高,她提到自己本身因為自費手術比較多,都會選擇歐美國家的醫材,因為這些國家的醫材,有較多國家與醫學會認證,品質相對較高、信任度也更高。歐美國家醫材不僅在台灣深受醫師信賴,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,吳欣岱醫師以臨床上常遇到的靜脈曲張手術舉例,鄰近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國,也都是以歐美國家醫材為主。

價量調查恐讓中牌醫材市占增 醫憂「慣用歐美牌撤台」

但是目前礙於健保制度,價格較低的中國醫材可能會壓縮到歐美廠牌的生存。吳欣岱醫師從自身專業出發舉例,心臟外科有些特殊醫材,每年的使用率很低,現在又因為低價的中牌醫材大量進口台灣,進而導致台灣醫療環境不利於歐美品牌醫材生存,恐迫使業者放棄台灣市場。長久下來,民眾權益可能會受損,明明繳交了健保費,卻不知道手術中所使用的醫材來源;本應享有更好的醫療資源,卻因為醫材沒有進口來台,喪失使用更好醫材的權利。

為了保障民眾權益,吳欣岱醫師也提醒患者,開刀前可以跟醫師確認醫材來源地,保障自身對於醫材的知的權利。此外,也希望提供民眾醫療自費的觀念,例如:可以透過定期買商業保險,來解決自費醫材的問題,避免因為追求便宜的醫療價格讓,而讓自己錯失更好的醫療品質。吳欣岱醫師也呼籲健保署,應把相關醫材平台建置得更完善,讓民眾能簡便的上網確認醫材來源、安心接受治療。

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
健保資料庫部分違憲 健保署:將研修規範
九成肺癌病友影響收入、四分之一失業 健保給付成救命關鍵
不要「打折」市長 南市議員參選人爭取老人健保全額補助